艺术在哪里结束,世界从哪里开始。让这个有趣的现象发生,正是那个功能远不止保护画作的“画框”!《如何参观美术馆》的荷兰作家约翰·艾迪玛从这个角度为我们打开了画框的新认知。《定义边缘》的作者,也是制作画框的专家威廉·贝利说,“画框是观众和画作之间的调解人”。大多数画家都把画框看作作品的一部分,梵·高也曾经说过,“没有画框的画,好比没有躯体的灵魂。”
造作刚刚年度发布的新品「美术馆」空间套系,也以最关键的设计元素“画框”,让生活日常入画。漂亮的动词并没有停在纸面。我们联合@设计青年 微博热门话题 #这个我能画#,将画框开放给所有脑洞大开的创作者们——题目很简单,截取美术馆套系3个产品(床头柜、斗柜、茶几)的顶部画框为元素,打开想象力,赋予它们全新的样子。
所见画框,所得画框,如果你是一个画家,你会在精美的画框里填入的内容,也许正是内心最狂热温暖的情感吧。来看看这些画框狂热者的想法:
直接想到的画框还不算脑洞大开,试图把眼睛变成摄影机,把画框放大或者缩小,微妙的改变发生了,来看看这些唯美的创意:
我们发现,脑洞最大最有趣的还是这一部分的创作者,捕捉到生活里最细微的瞬间,可能被所有人都遗忘的形态与色彩,在他们眼里,绽放出美感。
造作设计师们也来官宣了,「美术馆」其实并不遥远,它藏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——它是一把打开幸福的钥匙,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,是一个开启每天好心情的化妆品,是一抹出门前的耳后的小香,是一局轻松的桌面游戏,是一场甜蜜的告别派对,是一桌修复心情的灵感料理,是一盏抚慰受伤的夜灯,是一支浪漫梦想的存储器。